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邓显鹤清 1777 — 18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7—1851 【介绍】: 湖南新化人字子立号湘皋
嘉庆九年举人
屡试不第。
道光间宁乡训导,以搜集彰显乡邦文献为己任,纂《沅湘耆旧集》,刻《王船山遗书》、《蔡忠烈遗集》,增辑《周圣楷楚宝》,编《欧阳文公圭斋集》。
有《资江耆旧集》、《南村草堂诗文集》等。
邓显鹤字子立号湘皋新化人
嘉庆庚午举人
有《南村草堂诗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郑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平阳人字季明号杲斋
幼嗜书,明《春秋》。
尝应科举,不合主司,即弃去,致力为古文。
欧阳玄奇其才,欲荐之,会疾卒。
郑采亦有文名。
有《郑氏联璧集》。
字季明号杲斋,温之平阳人
幼酷嗜书,明《春秋》,再践场屋,不合主司程度,遂弃去,游浙河之左右。
大肆其力于古文辞,日试万言,衮衮不休。
欧阳文公玄奇其材,欲剡荐之,会疾作而卒。
弟采,名相埒。
元季兵乱,遗文零落,采子思先,合写成书,釐为一十四卷,题曰《郑氏联璧集》。
宋濂序之曰:杲斋,气质沈雄,如老将帅师,旌旗金鼓,缤纷交错,咸归节度
曲全,规制峻整,如齐鲁大儒,衣冠伟然,出言不烦,曲尽情意。
然皆有台阁弘丽之观,而无山林枯槁之气。
文宪斯言,深得二郑之旨趣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季明杲斋温州平阳人与弟采并有文名著郑氏联璧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大同元末明初 1289 — 13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9—1370 【介绍】: 浙江上虞人字一云,号别峰,俗姓王
出家于会稽崇胜寺
精研佛典,持律甚严。
元仁宗延祐中萧山净土寺,后又主持绍兴宝林寺,传徒甚广。
明太祖洪武二年,被召赴钟山无遮大会,寻放归。
有《宝林类编》、《天柱稿》。
释大同字一云
别峰其别号也。
上虞王氏子。
父友樵母陈氏。
妊师十月父昼坐堂上。
忽见庞眉异僧振锡而入。
父起揖曰。
和尚何来。
昆崙山
竟排闼趋内急追。
闻房中儿啼声。
父笑曰。
吾儿得非再来者乎。
师幼俊爽读书辄会玄奥。
初习辞章翩翩大有可观。
于是父以缵承家学属之。
母独叹曰。
子般若种也。
讵俾缠溺尘劳乎。
遂命入会稽崇胜寺薙发。
闻春谷法师讲清凉宗旨郡之景德。
往依之尽得其传。
又谒古怀肇公精四法界观。
因春移主宝林。
乃谓师曰。
子之学精且博矣。
恐滞心于粗执。
但益多闻缚于知见。
诚非见性之本。
宜潜修而涤之。
庶为吾宗之幸。
于是命出钱塘晦机熙禅师
见其挥麈之间师之夙习见闻一时荡绝。
惟存孤明耿耿自照。
如是者阅六寒暑。
晦机深嘉其志。
又闻天目中峰法道之盛往参。
便有终焉之意。
中峰一日召而勉曰。
贤首一宗日远而日微矣。
子之器量足以张之。
毋久滞此。
特书偈赞清凉像付以遣之。
师大喜曰。
吾今始知万法本乎一心。
不识孰为禅又孰为教也。
还宝林复侍春且告中峰之意。
随命分座讲杂华经。
时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简相与崇奖声光焕著。
郡守范公某怜春腊高。
欲风之让席。
乃设伊蒲亲与师言。
师毅然动容曰。
其所贵乎道者在师弟之分耳。
分明可以垂训后学。
苟乘其耄而攘其位。
岂人之所为哉。
明公固爱我。
使我陷于名义。
实伤之也。
范不觉避席谢曰。
吾师诚非常人。
岂吾所能知也。
元延祐初出主萧山净土寺
次迁景德
至元被命住嘉禾东塔
随改宝林。
然宝林本清凉国师肄业之地。
人咸荣师。
师亦高卧不赴。
于是郡邑交疏延请再至。
始投袂而起。
乃仿终南草堂故事。
辟幽舍招徕俊乂
故天下学者莫不担簦蹑[尸@憍]集其轮下。
至正初赐佛心慈济妙辩之号并金襕僧伽衣。
元臣忠介泰不华守越苦旱。
力请师祷。
师爇臂香于玄度塔下雨即大澍
元季天下大乱寺灾。
师奋然谋复新之。
至我太祖高皇帝御极设无遮大会于钟山
召师入见武楼。
师时年八十免拜跪。
次日赐宴禁中。
事竣赐内库白金数镒并珍物荣其归。
师生神宇超迈伏犀贯顶
身修伟玉立而美谈吐。
如坐王公贵人有排难教门者。
则法轮滚滚。
理或不直。
虽斧锧在前亦不少挫其气。
有以危法加之弗少顾。
惟诵华严经为常课。
而已不移日其人自毙。
师每扶植他宗毫无猜忌。
如断江恩少林之学者乃荐之主天衣。
天岸济台教之徒也。
挽之住圆通
师游闽。
时古林茂主福建保宁
而驭下过严。
僧无赖者将愬之于公府。
师偶遇旅邸。
乃设丰食从容饷之谓曰。
吾固不识古林。
闻其为禅林名德。
若辈将不利之。
君子以若辈为何如人。
不若且止。
否则恐自罹大咎。
事遂寝。
师性至孝恨蚤丧父。
每至忌日必流涕不已。
养母纯至。
非惟顺色凉温而已。
必使心餐道味。
及亡蒸尝无阙。
且求名儒撰行实树石于墓侧。
师持律甚严一钵外无长物
惟有书史五千馀卷。
洪武二年十二月内示微疾。
次年季春十日登座说法。
辞众归方丈端坐而化。
世寿八十二。
僧腊六十有五。
阇维异甚多。
建塔于竹山
所著有天柱稿宝林类编各若干卷。
嗣法弟子妙心之大衍皋亭之善现高丽之若景德之仁静姜山之明善延寿之师顗南塔之国琛福城之大慧景福之性澄妙相之道你法云之道悦净土之梵翱宝林之日益等。
字一云
上虞王氏子。
父友樵。
母陈氏。
十月
父昼坐堂上。
忽见庞眉异僧。
振锡而入。
父起揖曰。
和尚何来曰昆崙山
竟排闼趋内。
急追。
闻房中儿啼声。
父笑曰。
吾儿得非再来者乎。
母叹曰。
子般若种也。
命入会稽崇胜寺薙发。
闻春谷法师
讲清凉宗旨。
往依之。
尽得其传。
又谒古怀肇公
精四法界观。
因春移主宝林。
乃谓师曰。
子之学。
精且博矣。
恐滞心于粗执。
但益多闻。
缚于知见。
诚非见性之本。
宜潜修而涤之。
于是命出钱塘
晦机熙禅师
见其挥麈之间。
师之夙习见闻。
一时荡绝。
惟存孤明。
耿耿自照。
如是者阅六寒暑。
晦机深嘉其志。
又闻天目中峰。
法道之盛。
往参。
便有终焉之意。
中峰一日召而勉曰。
贤首一宗日远而日微矣。
子之器量。
足以张之。
毋久滞此。
特书偈读清凉像。
付以遣之。
师大喜曰。
吾今始知万法本乎一心。
不识孰为禅。
又孰为教也。
还宝林。
复侍春
且告中峰之意。
随命分座。
讲杂华经。
时宋官徐天祐
王易简
相与崇奖。
声光焕著。
郡守范公。
怜春腊高。
欲风之让席。
乃设伊蒲。
亲与师言。
师毅然动容曰。
其所贵乎道者
在师弟之分耳。
分明可以垂训后学。
苟乘其耄。
而攘其位。
岂人之所为哉。
明公固爱我。
使陷于名义。
实伤之也。
范不觉避席谢曰。
吾师诚非常人。
岂吾所能知也。
延祐初
出主萧山净土寺
次迁景德。
元命住嘉禾东塔
随改宝林。
乃放终南草堂故事。
辟幽舍。
招来俊人。
故天下学者。
莫不担簦蹑屩。
集其轮下。
至正初
赐佛心慈济妙辩之号。
并金襕僧伽衣。
元臣泰不华守越苦旱。
力请师祷。
师爇臂香于玄度塔下
雨即大澍
太祖高皇帝御极。
设无遮大会于钟山
召师入见武楼。
师时年八十。
免拜跪。
次日赐宴禁中。
事竣。
内库白金数镒。
并珍物。
荣其归。
师持律甚严。
一钵外无长物
惟有书史五千馀卷。
洪武二年十二月内。
示微疾。
次年十日
登座说法。
辞众归方丈。
端坐而化。
世寿八十二。
僧腊六十有五。
阇维异甚多建塔于竹山
所著有天柱稿。
宝林类编。
各若干卷。
大同
一云其字。
号别峰。
上虞王氏子。
世推簪缨之族。
父有樵。
母陈氏。
妊师已十月
父见庞眉僧。
振锡而行。
问僧来自何所。
曰。
昆崙山也。
竟排闼而入。
父急追之。
寂然无有也。
暨出。
闻房中儿啼声。
笑曰。
儿岂向来浮屠也。
幼极俊爽。
览诸载籍。
辄会其玄奥。
父授以辞章之诀。
握笔翩翩。
辄有可观。
遂以缵承家学属之。
母独叹曰。
是子。
般若种也。
可俾其缠绕尘劳乎。
命舍家入会稽崇胜寺
从僧贵游。
已而剃落。
受菩萨戒。
会春谷讲经景德师
复往依之。
获受五教仪玄谈二书。
又谒怀古肇师。
受四种法界观
怀古春谷。
南山大弟子。
深于华严之学者也。
师天分既高。
又加精进之功。
清凉一家疏章。
悉摄其会通。
而领其枢要。
义趣消融。
智光发现。
识者心服之。
春谷升主宝林华严教院。
召师谓曰。
子学精且博矣。
恐滞于心胸。
以成粗执。
从事思惟。
修以刬涤之乎。
师即出钱塘
佛智熙禅师
于慧日峰下。
旧所记忆者。
一切弃绝。
唯存孤明。
耿耿自炤。
如是者。
阅六暑寒。
佛智嘉其有成。
欲縻以上职。
不听而去。
俄上天目山
普应本禅师
普应见已。
期之如佛智
师将久留。
普应曰。
贤首之宗。
日远而日微矣。
子之器量。
足以张大之。
毋久淹乎此也。
为赞清凉像而遣之。
师喜曰。
吾今始知万法皆一心。
不识孰为禅那。
而孰为教乘。
内外自此空矣。
亟还宝林见春谷。
且告之故。
春谷曰。
可矣。
乃命之司宾
寻升上座。
当时相从者。
皆宏伟之龙象。
师为分讲杂华玄门。
会要统宗
必极其所言。
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简
闻之。
相与崇奖莫置。
声光焕著。
五尺童子。
皆能知其名。
郡守范侯某。
怜春谷僧腊已高。
风之使让其席。
师毅然不答。
侯设伊蒲供。
延师亲与之语。
师曰。
有是哉。
所贵乎道者
在明师弟子之分。
垂训后人。
苟乘其耄。
而攘其位。
岂人之所为乎。
明公纵爱我厚。
名义不可犯也。
侯不觉离席。
把师臂曰。
别峰诚非常人也。
元延祐初
始用荐者。
出世萧山净土寺
师自念。
圭峰以来。
累叶相承。
其间或绝或续。
执法者之贤否。
遂发弘誓。
力持大法。
晨讲夕演。
虽至于劳勚。
弗敢少懈。
天历初
朝廷新设广教都总管府。
遴选名山主僧。
一归至公。
升师住景德
重纪至元中
行宣政院
迁主嘉禾东塔
师不赴。
宰臣领院事
乃改宝林。
宝林清凉肄业之地。
人咸为师荣。
师固守谦退。
迟回不上。
州牧
邑尹。
山林友社。
交疏延请。
亦不允。
至第二疏。
始投袂而起。
仿终南山草堂故事。
建高斋。
辟幽舍。
招徕俊乂
浙水东西。
莫不担簦蹑屩。
争集轮下。
师竭忱开授。
景德为尤勤。
法席之盛。
不减东山
时至正初
顺帝
御宣文阁。
近臣。
有以师之道行闻者。
嘉之。
特赐金襕伽黎衣。
师大宝法王
亦俾以六字师号。
隐然作镇江南
宗门恒倚之为重。
元忠介公泰不华守越。
病旱无以禳。
佥谓。
非师不可。
师为爇香臂上。
以请雨。
即澍。
师莅事一纪馀。
以疾固辞。
坚卧崇福庵中。
而时事日棘。
师因退处瞻博迦室。
年垂乃八十矣。
皇明御极。
四海更化。
设无遮大会于钟山
名浮屠咸应诏集阙下。
入见于武楼。
独免师拜跽之礼。
善世院护视之。
次日复召。
赐食禁中。
及还复有白金之赐。
洪武二年冬十二月
得疾久不瘳。
口占辞众语。
端坐而蜕。
三年春三月十日也。
世寿八十一。
僧腊六十五。
越七日
遵治命就城南竹山
准法阇维。
收馀烬瘗焉。
其嗣法分布列刹者。
则妙心大衍。
臬亭善现。
高丽
景德仁静。
姜山明善。
延寿师顗。
南塔国琛。
福城大慧
景福性澄
妙相道称。
法云道悦
小宝□日益。
净土梵翱也。
师神宇超迈。
伏犀插脑。
长身而玉立。
美谈吐。
遇王公贵人轻重教门者。
发论兖兖弗休。
其挺己卫道
理或不直。
虽斧锧在前。
不少挫其气。
中岁稍涉魔事。
至中之以危法。
师不顾。
下帷却扫。
日味华严。
其人一旦自毙。
然其游心文。
翰宾接贤。
公卿燕飨赆遗。
唯恐不尽其意。
永康胡公长孺
吴兴赵文敏公孟頫
巴西邓文肃公文原
长沙欧阳文公玄乌。
黄文献公溍武。
威余忠宜公阙。
咸乐与师交。
函诗往来。
无虚岁。
晚岁与安阳韩庄节公性。
李著作孝光
唱酬于水光山色间。
尤极其情趣。
扶植他宗。
无尘毛猜忌。
闻其贤也。
敛衽不暇。
断江恩师少林学也。
荐之主天衣。
天岸济师台衡教也。
挽之尸圆通。
至于甄别人品。
摩厉后进。
三宗屡得其人。
古林茂师之主保宁
驭下过严。
僧无赖者数人。
将愬之于公府。
师偶遇于旅邸。
设丰食食之。
从容谓曰。
吾虽不识古林。
闻其为禅林名德。
子等将不利之。
君子以为何如人。
不如且已。
否则恐罹大咎也。
众沉吟良久。
稽首列拜而去。
事遂寝。
师性至孝。
自恨蚤丧父。
养母纯至。
及亡。
春秋祭礼无阙。
且请名臣书父母群行。
树碑于墓。
生平无躁进意。
高丽沈王
参军洪瀹。
施大藏经于二浙。
瀹自负通内外典。
不复下人。
入越见师。
茫然如有失。
力言于王。
邀公游燕都
将振拔之。
过吴。
辞以疾而还。
持律甚严。
不敢违越。
抚世酬物。
终始如一。
不以久近为碍。
而散其诚。
逮革代之后。
囊无一钱。
唯存书史五千卷。
尽散其徒之能文者。
著述颇多。
未脱稿。
辄为人持去。
其外集曰天柱稿。
录师自制诗文。
曰宝林编。
额聚古今人。
为寺所作者也。
呜呼。
贤首之宗。
不振久矣。
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师独能撑支震耀。
使孤宗。
植立于十馀传之后。
凡五十年。
非贤者。
其能致是乎。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大同字一云,亦字别峰,上虞王氏子。
父友樵,母陈氏,妊十月,父昼坐堂上,忽见庞眉异僧振锡而入,父起揖曰:“和尚何来?
”曰:“昆崙山
”竟排闼趋内急追,闻房中儿啼声,父笑曰:“吾儿,得非再来者乎?
幼俊爽,读书辄会玄奥,初习辞章,翩翩大有可观。
于是,父以缵承家学属之。
母独叹曰:“是子般若种也,讵俾缠溺尘劳乎!
”遂命入会稽崇胜寺薙发。
闻春谷讲清凉宗旨于景德寺,往依之,尽得其传。
又谒古怀肇,精四法界观。
会春谷移主宝林,乃谓曰:“子之学精且博矣,恐滞心于粗执,但益多闻,缚于知见,诚非见性之本,宜潜修而涤之,庶为吾宗之幸。
”于是命出钱塘,见晦机熙禅师,见其挥尘之间,同之夙习见闻一时荡绝,惟存孤明,耿耿自照,如是者阅六寒暑,晦机深嘉其志。
又闻天目中峰法道之盛,往参便有终焉之意。
中峰一日召而勉曰:“贤首一宗日远而日微矣,子之器量足以张之,毋久滞此。
”特书偈赞清凉像,付以遣之。
大喜曰:“吾今始知万法本乎一心,不识孰为禅,又孰为教也。
”还宝林,复侍春谷,且告中峰之意,谷随命分座,讲《杂华经》。
时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简相与崇奖,声光焕著。
郡守范公怜春谷腊高,欲风之让席,乃设伊蒲,亲与言,毅然动容曰:“其所贵乎道者,在师弟之分耳,分明可以垂训后学,苟乘其耄而攘其位,岂人之所为哉!
明公固爱我,使我陷于名,义实伤之也。
”范不觉避席,谢曰:“吾师诚非常人,岂吾所能知耶。
元延祐初,出主萧山净土寺,次迁景德
至元,被命住嘉禾东塔,寻改宝林,然宝林本清凉国师肄业之地,人咸荣之,殊高卧不赴,于是郡邑交疏,延请再至,始投袂而起,乃仿终南草堂故事,辟幽舍招徕俊人,故天下学者莫不担簦蹑屩,集其轮下。
至正初,赐“佛心慈济妙辩”之号,并金襕僧伽衣。
元忠介泰不华守越苦旱,力请祷。
爇臂香于玄度塔下,雨即大澍
元季天下大乱,寺灾,奋然谋复新之。
大明龙兴太祖御极,设无遮大会于钟山,召入见武楼,时年八十,次日赐宴禁中,事竣,赐内库白金数镒并珍物荣其归。
神宇超迈,状甚修伟,玉立亭亭,而美谈吐。
如坐王公贵人有排难教门者,则法轮滚滚,理或不直,虽斧锧在前,亦不少挫其气,有以危法加之,弗少顾,惟诵《华严经》为常课而已,不移日,其人自毙。
每扶植他宗,毫无猜忌,如继江恩,少林之学者,乃荐之主天衣。
天岸济,台教之徒也,挽之住圆通
游闽时,古林茂主福建保宁,而驭下过严,僧无赖者将愬之于公府,偶遇旅邸,乃设丰食饷之,从容谓曰:“吾固不识古林,闻其为禅林名德,若辈将不利之,君子以若辈为何如人?
不若且止,否则恐自罹大咎。
”事遂寝。
性至孝,恨蚤丧父,每至忌日,必流涕不已。
养母纯至,非惟顺色凉温,而必使心餐道味。
持律甚严,一钵外无长物,惟有书史五千馀卷。
洪武二年十二月示微疾,明年季春,十日登坐,说法辞众,端坐而化,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有五。
阇维徵异甚多,建塔于竹山
所著有《天柱稿》、《宝林类编》各若干卷。
弟子妙心大衍、皋亭善现、高丽、景德仁静、姜山明善、延寿师顗、南塔国琛、福城大慧、景福性澄、妙相道你、法云道悦、净土梵翱、宝林日益,十三人俱继其法,化亦弘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安安福人字文廷
少习《春秋》,受知于欧阳玄
文宗至顺元年进士,授临江录事,有善政。
国子助教,进太常博士
顺帝至正初翰林编修,与修《宋史》成,进修撰,出知沔阳府
有《春秋通旨》、《容窗集》。
字文廷安成人
父蒙正,八岁能举子业,号曰奇童
习《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公玄。
至顺庚午王文晔榜进士第安成登第自此始。
调临江录事,有善政。
国子助教,进太常博士
顺帝祀南郊,告祭太庙,至宁宗室曰:朕,宁宗兄也,当拜否?
对曰:「春秋鲁闵公弟也,僖公兄也,祖庙之祭,未闻僖公不拜。
顺帝乃拜。
至正元年丁母忧,就任吉安州儒学提举
二年,起复翰林编修
诏修《宋史》,四年史成,进修撰,出知沔阳府
著有《春秋通旨》、《容窗集》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亮南宋 1143年9月7日 — 11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194 【介绍】: 婺州永康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
才气超迈,喜谈兵。
曾于孝宗乾道五年,上《中兴五论》,不报。
淳熙五年,复诣阙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
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
淳熙十五年,第三次上书,建议太子监军,为经理建康之计,以振动天下而与金绝。
光宗绍熙二年,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
绍熙四年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
朱熹友善,论学则冰炭不相容,倡导经世济民“事功之学”。
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
谥文毅
有《龙川文集》、《龙川》等。
全宋诗
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早年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知州周葵礼为上客。
孝宗乾道中婺州以解头荐,补太学博士弟子员,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归。
淳熙五年(一一七八)更名为同,六次诣阙上书,极论时事,为大臣交沮,不果。
孝宗即位,复上书论恢复,不报。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佥书建康府判官,未至官,逾年卒,年五十二。
有《龙川》,今传本已非完帙。
事见《水心》卷二四《陈同甫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六有传。
今录诗十四首。
词学图录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
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有《龙川文集》、《龙川》。
全宋文·卷六三一九
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
自幼颖异,才气超迈,喜言兵,议论风生。
隆兴初,与金约和,独以为不可。
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不报。
已而退修于家,益力学著书者十年。
淳熙五年,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
孝宗欲官之,弃不顾,遂渡江而归,日狂饮为大言,人以为狂怪。
淳熙十五年复上书,乞以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锐意恢复,不报。
绍熙四年状元登第,授佥书康军判官厅公事。
未及上任,次年卒,享年五十二。
端平初追谥文毅
朱熹友善,往复论学,多所辨难。
著有《三国纪年》、《龙川文集》、《龙川》,又尝辑《欧阳文》。
见《宋史》卷四三六本传,《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怀渭元末明初 1317 — 1375年12月4日
怀渭
字清远
自号竹庵
南昌魏氏子。
实全悟俗姓之甥
法门之嗣子也。
生时多异徵。
诵书攻文。
不待师授。
而知解日胜。
全悟喜之甚。
亟挽致座下。
不数年其学大进。
一日全悟。
警励诸徒。
众未有对。
师直前肆言。
如俊鹘横秋。
目无留行。
全悟叱之。
众为骇愕。
师气不少沮。
如是诘难至于二三。
全悟莞尔而笑曰。
汝可入吾室矣。
全悟濒没。
呼而告之曰。
吾据师位。
四十馀年。
接人非不夥。
能弘大慧之道。
使不坠者。
唯汝与宗泐尔。
汝其勉哉。
全悟既示寂。
师肆为汗漫游
虞文靖公集
欧阳文公玄。
雅重师文行。
佥曰。
是无忝于舅氏也。
师道德形诸篇翰。
不知己者。
初以文字相歆慕。
师笑曰。
佛法与世法。
不相违背。
故以馀力及之。
将光润其宗教尔。
苟用此相夸。
岂知我哉。
师出世。
四坐道场。
为法求人
无少退转。
住净慈则入圣朝矣。
钟山之会。
名德咸
师一至京师
遂退居钱塘良渚
道者接踵而至。
不翅住山时。
洪武八年十二月四。
大若有所恼。
召弟子属以后事。
怡然而逝。
寿五十九。
火化不坏者三。
师法语。
四会录。
诗文有
善草隶书。
又善鼓琴。
同袍以无益讽之。
师笑曰。
非尔所知。
是亦般若所寓也。
师躯分短小。
神宇超朗。
终身持诵金刚般若经。
未尝虚日。
生平守道弗变。
元至正末
避地匡庐
悍兵来索金帛。
师瞋目诃之曰。
浮屠乌有是物邪。
兵怒拔剑欲杀之。
师引颈就剑。
兵叹息而去。
师伟行甚众。
举此可例推也。
师住净慈行化。
有陈媪者。
预梦神僧临其门。
及师至。
稽首作礼愿为尼。
师举大法。
以开导之。
恍然有所悟入。
师行未百步。
而妇竟与家人别。
坐脱而去。
非师化道入人之深。
何能及此。
噫。
事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怀渭字清远晚号竹庵姓魏氏南昌人也。
幼性颖异,诵书属文,略加指授,便尔开悟。
既出家,从其舅氏全悟为师,一日悟警励诸徒,众未有对,直前肆言,如俊鹘横秋,目无留行,悟振威叱之,众为骇愕。
气不少沮,如是诘难,至于再三,悟莞尔笑曰:“汝可入吾室矣。
”命为记室
浙江行省丞相康里公重其文行,遣使者具书币延至,主会稽之宝相,迁杭之净慈,诱道后进,于五时八教,多有启迪。
明洪武初仪曹奉诏设无遮大会于钟山,二浙名僧咸集,一至京师,遂退居钱塘之梁渚。
梁渚者,为全悟藏爪发之地。
洪武八年十二月,怡然而逝,所著《四会语录》及诗文曰《外集》者若干卷行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来复明初 ? — 13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1 【介绍】: 僧,江西丰城人俗姓王字见心
少出家于邑之西方寺。
明内典,通儒术,能诗善文。
明初以高僧召至,与宗泐齐名。
洪武二十四年胡惟庸党诛。
有《蒲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见心丰城人
姓黄氏洪武初高僧召见览所著诗称旨赐锦襕袈裟授僧录司左觉义诏住凤阳槎芽山圆通院后坐胡党磔于市有蒲庵澹游二集
来复
字见心
豫章丰城王氏子。
日南至生。
故取易卦语识之。
有志行清净行。
欲绝尘独立。
遂归释氏。
与同袍恭肃翁。
誓屏诸缘。
直明涅槃妙旨。
久之。
窥见全体无碍。
然未以为至。
走双径。
南楚悦禅师
自陈厥故。
当机交触。
如鹘落兔走。
不间一发。
悦。
深然之。
留司内记
越三载。
复约标士瞻
修西方净土。
于吴天平山
刻期破障。
比禅观尤力。
浙省右丞相达公九成
慕师精进。
起住苏之虎丘
辞不赴。
会兵起。
避地会稽山慈溪
会稽邻壤。
中有定水院
东海之滨。
幽阒辽夐。
可以缚禅。
复延师出主之。
师为起其废。
禅门典礼。
依次举行。
瓶锡翩翩来萃。
乞食养之。
共激扬第一义谛。
寻以干戈载途。
不能见母。
作室寺东涧
取陈尊宿故事。
名为蒲庵
示思亲也。
自时厥后。
人士。
请师居天宁寺
时寺为戍军营。
子女[狂-王+(廿/(土*自*土)/ㄆ)]杂。
其亵楼尤甚。
师言于帅。
阃移其屯。
斥群奴。
汛扫建。
治其弊坏。
一还旧贯。
师望日以重。
大夫士交疏劝。
主杭之灵隐
适有诏徵高行僧。
师两至南京
赐食内廷。
慰劳优渥。
洎建普荐会。
师奉敕升座说法。
辞意剀切。
闻者咸有警云。
师敏朗渊毅。
非惟克修内学。
形于诗文。
气魄雄而辞调古。
有识之儒。
多自以为不及。
其推师者。
李谕德好文
则曰。
任道德为住持。
假文字为游戏。
陈状元祖仁则曰。
禅源妙悟。
教部精探。
内充外肆。
僧中指南。
至于楚国
欧阳文公玄。
国张公翥。
见诸觚翰间者。
奖予为尤至。
学士宋公濂
至称其
如木难珊瑚之贵。
公卿大夫。
交誉其贤。
皇上诏侍臣。
取而览之。
褒美弗置。
当今方袍之士。
与逢掖之流。
鲜有过之者焉。
洪武二十四年
遂罹于难。
噫是亦数也已(时。
山西太原捕得胡党。
僧智聪
供称胡惟庸谋举事时。
泐季潭
复见心等。
往来胡府。
二公繇是得罪。
责服役造寺。
师遂不免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仲时
全宋诗
张仲时,名未详,与黄裳有交(《演山》卷三《和张仲时欧阳文公李白集之韵》)。
高逊志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巽志
徐州府萧县人,寓居浙江嘉兴字士敏
文章典雅。
洪武初,征修《元史》,授翰林编修,累迁试吏部侍郎
建文初,任太常少卿,与董伦同主庚辰会试,得士王艮胡靖等,皆为名臣。
燕王朱棣兵入南京,遁迹雁荡山中,病卒。
有《啬庵集》。
巽志一作逊志士敏号啬庵河南人元末侨居郡中尝受业于宣城贡师泰鄱阳周伯琦遂昌郑元祐文深纯典雅成一家言以荐为鄮山书院山长明洪武二年修元史翰林累迁侍讲学士未几引退又召为试吏部侍郎以事去官谪居朐山建文间复召为太常少卿壬午靖难兵渡江巽志遁去入永嘉雁宕山其门人文渊阁侍书蒋兢亦潜踪于此巽志病卒为经纪后事葬芙蓉峰北或云先壬午而卒与临难自经者皆非是卒谥文忠盖私谥也其诗仅见槜李英华而石仓诗选所录皆因之予复采金集中数作并入后在京师朱太史彝尊授予啬庵集又得其裔孙高佑釲授予家传始获其全览之词旨幽邃音节豪宕亦诗家之表表者也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士敏萧县人
徙居嘉兴洪武初修元史翰林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建文时太常少卿有啬庵遗槁
逊志字士敏萧县人,徙居嘉兴
洪武初预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改秦府纪善
引退十五年,召为试吏部侍郎,旋罢官。
建文初,徵入翰林,迁太常少卿
靖难后,死永嘉山中。
有《啬庵遗稿》。
高启凫藻集》:宗人士敏《幸丑集》有舂容温厚之辞,无枯槁险薄之态。
岂山林馆阁者乎?
徐一夔始丰稿》:士敏奇伟卓绝,挺然立于作者之林。
田按:徐大章始丰稿》云:「士敏史馆,擢编修,转秦府纪善,未几引退。
今召起试吏部侍郎,以事去官。
谪层煦山
」诸家纪载均云「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非事实也。
俞贞木《次高太常韵诗》序云。
太常高先生与仆别馀三十年,喜闻还朝,入翰林,升太常
」计士敏编修,改官后再入翰林,迁太常馀三十年,正建文改元时也。
靖难后,或云卒于官,或云兵败自经,或云存殁无考。
朱竹蒋之翘家谱云死于永嘉山中。
士敏父德,所至与宗工钜儒游,如虞文靖公集欧阳文公玄、馀文忠公阙、贡公师泰、程公文、周公伯琦、张公翥、危公素张公以宁士敏皆得亲承其绪论章,故学有渊源,华年笃志,以善属文称。
用荐为鄮山书院山长。
徐大章高季迪交口称之。
一与史局,再入翰林,及主文会试,所拔识王艮胡靖吴溥、阳荣、金幼孜杨溥胡濙等,皆为名臣。
身遘革朝,遁迹空山以死,论者哀其志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曹伯启元 1255 — 13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5—1333 【介绍】: 济宁砀山人字士开
李谦弟子,笃于学问。
世祖至元中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
延祐间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
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
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
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
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
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
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改江阴路经历,累迁集贤侍读学士,进御史台侍御史,出廉访浙西,遂引年归。
乡人贤之,表所居为曹公里。
天历初,起使淮东,拜陕西诸道行台御史中丞
喟然曰:「吾年且八十,尚忘知止之戒乎!
」辞疾不起,天下之士高之。
至顺三年子震亨殁于常州伯启往拊之。
其明年卒,年七十九。
河南行省左丞追封鲁郡公谥文贞
所著诗文有《汉泉漫稿》十卷,子复亨所编。
士开弱冠,从学于李文正公谦
其筮仕幕僚江南初定,里居乡寓,大夫士殷集,公馀每与陆宪使垕、史总管孝祥陆文圭辈讲磨义理,诗咏酬答,未尝废滞府事也。
遭遇承平,扬历清望,宦辙所至,多寄寓纪述之辞。
如《村居》云:「露坐分榻,郊行解葛衣。
」《宿吕梁》云:「澹烟新店舍,斜月旧河山。
」《赠周可山》云:「立谈千古意,坐占一生间。
」《嘉祥道中》云:「积水不胜流水碧,远山翻比近山青。
」《乡饮礼罢次诸公韵》云:「十年人事成今古,数老天留载典刑。
」《除夜》云:「去岁关心如昨日平明回首又东风。
」《江阴咏怀》云:「山色欲冥知雨信,岸痕齐剥记潮生。
欧阳文公以为思致敏赡,襟韵朗夷。
临文抒志,造次天成。
斯足以称其为人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